年末了,倘若做下总结,盘点下收获和付出,总会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:值不值?仔细想想这简直是灵魂拷问,纵向比较还好说,特别是横向一对比,这种问题便会夹杂着负面的味道扑面而来。今年有个热点话题就是“干不过做PPT的”,引起了广泛共鸣,不公平,患得失,有这种想法的绝非我一人。
绝大多数人的朋友圈是同一个社会阶层的,虽然分布各行各业生活方式各不相同,但都是在合理的比较范围内,很容易在某一共性的特点上进行对比,比如同事之于工作收入上、同龄之于事业家庭上。如果处于不同的阶层,人们根本不会想到去进行比较。
这个问题的魔性在于,无论做怎样的比较,最终总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想法。因为在同一个阶层,总会有比自己好和比自己差的,万一某人已经奋斗到这一阶层的顶尖水平,那自然而然便会与更上一个阶层的人进行对比。更何况人们往往不可能限定在同一个维度去比较,生活的幸福感是很难用某些单一指标去衡量的,主观心态占据了绝大多数成分,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心理落差。想明白这一点,便想开了。与其把自己的脑细胞花在这种问题上,不如好好思考怎么做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。
最近看了本书——《精力管理》,就在这里谈一下感受吧,这本书的书名即宣告了整本书的理念,这本书提出“精力管理”的概念本身就是种思维突破。以往想要成为高效能人士的必修课是时间管理,而这本书主张要从管理时间转变为管理精力,主张全情投入能够取得更好的收获。然后分别从体能、情感、思维、意志四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论述。这里不准备都罗列一下观点,就谈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,首先是给出了精力象限的直观概念,精力管理不仅是精力多少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要引导自己的精力向积极方面消耗,在我看来,高-负面的精力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,甚至比低-负面的情况还好糟糕。因此积极的心态决定了方向,最为重要。此外,本书还有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积极的仪式习惯,仪式习惯可以减少行为对主观意愿和自律的依赖,促进目标的达成。
读完这本书,我倒是对时间管理有了新的认识。此前我尝试过多种时间管理的方法,各有局限性,我坚持下来的方法与本文提供的思路不谋而合,也变相解答了为什么很多方法不管用或者没法坚持。总的来说,这本书对“精力”进行了其“性状”方面的描述,虽然不够具体与精准,但我非常认同其理论,看书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自己的状态,再次总结下我最为受用的三条经验:
- 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导着精力的使用,最重要;
- 自省,常常自省,正视问题收益远大于逃避;
- 从小习惯开始,给自己正反馈——精力再平衡的有效方法。
最后,用一段平静祷文结束这篇随笔吧:
请赐予我平静,接收我无法改变的;
请赐予我勇气,改变我能改变的;
请赐予我智慧,分辨这两者的区别。